意料之中的意外。中秋节假期的最后一天,央行突然宣布下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央行还下调了中小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这是央行4年来首次下调贷款基准利率和中小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
此次贷款基准利率下调后,6个月贷款利率降至6.21%;一年期贷款利率降至7.20%;1至3年贷款利率降至7.29%;3至5年降至7.56%;5年以上降至7.74%。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也相应下调,其中5年以下(含5年)贷款利率下调0.18个百分点,降至4.59%;5年以上贷款利率下调0.09个百分点,降至5.13%。
与此同时,央行还对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进行了“差别调控”。从9月25日起,除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暂不下调外,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个百分点,汶川地震重灾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2个百分点。
虽然此前多有专家预期央行将会进一步放松信贷,但央行“突然出手”的意义显然不止于此。
《中国改革》杂志学术顾问,著名发展战略专家武建东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央行此举背后凸显的是——最高层对于宏观调控的意见出现了转折性变化。
“对经济下滑的担心”
央行于昨日下午五点零一分在其网站刊发新闻稿宣布对信贷政策进行调整。对此次“两率”下调,央行称,这是为了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对下半年经济工作的部署,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落实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结构优化的原则,以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持续发展。
对于“为了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对下半年经济工作的部署”这样的表述,在武建东看来颇不寻常——“这样的表述十分罕见。这说明此次政策的变化并不是某个部门的意见,而是最高层作出的决定。”
或许,此举充分反映了最高层面对于当前宏观经济的担忧。
根据刚刚公布的8月份宏观经济数据,直接反映企业生产状况的工业增加值数据较去年同期仅增长12.8%,为六年来最低。不少学者相信,数据正是国内经济快速下滑的有力印证。
与此同时,自2007年二季度以来,我国gdp增长已经连续四个季度下滑。日前刚刚公布的固定资产投资数据也显示,目前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大幅放缓,我国2009年投资将面临较大放缓压力。
“这次政策‘双降’是在市场无预警的情况下进行的,明显反映出了决策者对经济下滑的担心。”《财经》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亦如是表示。
雷曼破产或是“导火索”
“央行的决定与雷曼兄弟宣布将提交破产申请有一定的关系。”沈明高对早报记者说。
而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也指出,央行作出这样的决定显然与美国市场的情况有一定关系。
显见的事实是,就在雷曼兄弟于昨日宣布将提交破产申请后,各国央行纷纷作出回应。欧洲中央银行以及英格兰银行为应对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后出现的市场震荡,已经采取相应措施,和美联储一起稳定金融市场。欧洲央行已举行了1天期流动性供应快速招标,通过招标,欧央行向约30家银行供应了430亿美元,这一数字三倍于先前的定购量。此外英格兰银行也向数家银行提供了为期三天、价值约90亿美元的短期贷款。
事实上,就宏观经济层面而言,一旦外围市场的经济因为次贷危机的影响而恶化,显然也将重挫我国经济的基本面。这点可以从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马车”——出口数据中得到最具说服力的证据。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8月份,我国出口增速已经由26.9%降至21.1%,出口进一步“降温”。其中,我国对欧美日三大经济体的出口全部“减速”,彻底打破了欧日市场将取代美国拯救中国出口业的希望。
“未来国际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在这种形势下,如果继续维持前期偏紧的货币政策,市场上得不到放松的信号,对市场将会造成很大的压力。”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
宏调出现“转折点”
武建东相信,宣布对“两率”进行调整将是中国宏观调控的转折点。在他看来,今后除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也将成为最高层用来提振经济的重要手段,“最高层将同时用‘两策’提升经济景气周期。”
事实上,自今年6月份决策层将宏观经济定调为“一保一控”后,决策层就陆陆续续地出台了多项政策。近一段时间以来,学者也大都建言“财政政策发力”,其中犹以摩根大通首席经济学家龚方雄提出的千亿元财政刺激计划最为引人注目。
不过,由于受到通胀形势的制约,决策层虽然采取了多项税收政策,但却始终未对货币政策作出太大的更改。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央行此次的举动虽然依旧反映了货币政策微调的思路,但升息的周期应该已经结束,“不过,这还不能视为央行已经步入降息周期。”
武建东则表示,最高层有意向市场提供流动性供应,从宽货币运行空间已经打开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