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银行与开发商之间的博弈已经白热化。“要死也是银行先死”的言论深深刺激了银行,对此银行加强了对开发商销售情况的监控,甚至不排除促使其降价销售以加快资金回流。
然而,因开发商降价销售未能引起成交量上涨,目前处于有价无量的状态。有关专家表示,今年房价应表现为窄幅震荡,局部区域和个别楼盘的小幅上涨和下跌都在合理范围之内。预计在价格的震荡中房地产将回归理性,成交量的复苏则要等到房价回归理性后,那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楼市艰难日子来临
为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近日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在银根紧缩的情况下,银行与地产商以房贷为纽带的利益共同体,可能分崩离析。其导火索是近期商品房成交量降至低点、土地流拍增多及土地成交价格急速下降,由此点燃银行房贷风险尤其是开发贷款风险。
根据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网公布的数据,2008年北京前4个月期房住宅成交量总计18663套,相比去年同期的33281套的成交量,少了14618套,同比跌幅超过45%,成交量降至近年来的低点。同时,高高在上的房价也终于破冰,打折的项目越来越多。对银行而言,不怕房价跌,就怕卖不掉。房子一天卖不出去,就多一天的风险。
另一个信号使得银行无比紧张。不久前,深圳公开挂牌出让的5幅地块流拍了4块,仅成交的一块地价回落到了同区位2006年的水平。之后,深圳再次挂出的3幅地块中,又流拍两块,成交地块的楼面价仅为1149元/平方米,相当于同区位2005年的地价水平。
随后,上海8宗土地挂牌出让中,成交了6宗,流拍2宗,拍卖现场气氛冷清;厦门将不久前集体流拍的9幅地块第二次拍卖,结果仍有4幅流拍,成交地价则出现大幅下滑20%-30%。
土地流拍及地价大幅下滑,这会使银行的开发贷款风险完全暴露出来,整体房贷风险也被放大。此前,开发贷款多为抵押贷款,大部分抵押物即为土地,而土地的价格在前几年一直比较坚挺,即使是在2006年国家宏观调控后。
2007年下半年,土地拍卖价格达到近年来的峰值。此后,在宏观调控趋紧的背景下,银行仍发放了大量的开发贷款。尤其是在去年年底,由于预期货币政策在2008年会进一步紧缩,银行主动向一些优质开发商发放了数量不小的开发贷款,甚至包括非抵押贷款。
而去年新增的开发贷款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地价到达高位时抵押的,土地交易价格的快速下滑将首先使这部分贷款的风险暴露无遗。
据称,在所有开发贷款中,还有一部分为非抵押贷款。而这往往出现在多家银行竞争一个房地产项目,而且开发商又是优质客户的情况下,就会向其发放非抵押贷款。这对于银行的风险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在地价下行的时候,银行以土地抵押构成的风险防线很可能被冲破。
#p#1#e#
银行“游说”开发商降价
房地产景气上升周期,房贷是银行最佳盈利来源,风险低而获利高;一旦房地产进入下行周期后,如何分摊房贷风险则成为银行与开发商拉锯的焦点。
在房地产进入下行周期时,房价下降会导致银行手中的抵押房产价格缩水。为了确保信贷资金安全,不少银行最近开始“游说”开发商“降价销售”。
某国有银行房贷部总经理表示,“我们从去年年底开始和开发商谈,已经建议开发商以优惠的价格来促销,加速资金的回笼。”
现在,银行都实时监控房屋销售量,房子一开卖资金就直接回笼到银行;而对于一些销售清淡的楼盘,银行会与开发商探讨降价促销,只有卖了房子,才能还贷款。而银行的底线是开发商必须要按时还贷。当然,银行的“游说”并不是强制性的。银行会给出相应建议,而决定权还是在开发商。
事实上,银行真正的担心是开发贷款。只要房子建好并销售出去,贷款就不会出问题。如果因资金链紧张形成烂尾楼,对银行损失相对较大。这正是开发商对银行以死相逼的砝码所在。
但银行界人士认为,以死相搏更像是自杀,一是这需以房地产企业破产为前提;二是只有全国大范围出现此类调整才能对银行构成冲击,但这种情况的可能显然很小。放弃暴利想法,加速销售回笼资金是银行界开出的“药方”。目前,银行信贷部门已经开始主动关注开发贷款领域的风险控制情况。某大型银行人士表示,如果形势进一步恶化,不排除银行会为收回开发贷款而采取的更严厉措施。
据了解,大多数银行发放的开发贷款为3年期左右,从2005年和2006年银行开始大规模发放,按此推算,大多数开发贷款将会集中在今明两年到期,银行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
业内人士透露,现在银行对房贷的原则是外松内紧,表面上开发贷款和个人房贷都在正常发放,但实际上银行内部已是严阵以待。有些开发商为了维持高额利润而不降价,致使银行贷款处于高风险之中,银行采取行动也就成为必然。
不久前,某银行信贷部门召开会议,要求全面改变现有的贷款结构,逐渐收缩房地产贷款,同时对个人按揭贷款也要谨慎对待,并将现有新的房地产开发贷款审批权全部上收总行。
分析人士指出,这两年不良贷款在房地产开发贷款领域发生的概率非常大,由于个人按揭贷款有30%的首付再加上每月归还,房价下降对个人按揭影响不大,而开发贷款由于销售缓慢将会危害到银行资产安全。因此,现在银行必须未雨绸缪,包括要求开发商降价等措施,避免银行的开发贷款大量形成不良。
值得一提的是,建设银行北京分行采取了一项与众不同的信贷政策,这项政策的要旨是:个人购房者通过建行贷款在京购房可以得到程度不等优惠。这个信贷政策覆盖了包括金地集团、远洋地产、沿海地产以及合生等9大房地产企业,估计有20多个在售楼盘可以享受优惠政策。由此推测,银行对像北京这样的房地产市场安全边际,还是较为乐观的。
#p#2#e#
一起来打“擦边球”
事实上,在银行的“游说”之下,部分开发商也的确开始降价促销。然而,因开发商降价销售未能引起成交量上涨。在此背景下,一些城市出现了变相降低首付的现象。
分期首付的具体操作方法是,首次置业者可以支付二成首付款,剩下的一成由开发商垫付;二次置业者,开发商垫付金额甚至可达到二成。而且,开发商垫付的首期款免息,客户只要与开发商签订有关合同,约定分期还款时间以及相关违约责任即可。根据合同约定,购房者最迟1年内付清垫付款,如不能按期还款,每个月将支付1%左右的违约金。
银行业人士表示,银行对个人房贷只审查首付和月供还款能力,从目前情况来看,银行放贷没有突破规定比例,至于开发商垫资现象,现在并不是银行审查的重点。银行只看购房者是否支付了30%的首付,而不管以何种方式筹资。
从法律的角度看,虽然分期首付中的部分款项由开发商垫付,但房子是抵押给银行的,只有银行才有权对房产进行处置。同一套房子不能抵押两次,抵押给银行后开发商就无权再处置,虽然购房人借了开发商的钱,但是这笔钱并无抵押物,开发商不能处置房产,否则就侵犯了银行的抵押权。因此,垫资首付表面看上去没有漏洞,似乎能够确保开发商的利益,也能让购房人更早买到房。但实际上由于开发商垫付的那部分首付款并没有抵押物,这对银行就构成了潜在的风险。
有关专家表示,分期首付得到了银行的默许,实质上变相地降低了首付比例,低收入人群借此进入房贷市场,将银行住房信贷资产引向一个危险的方向,而银行却不自觉地将其作为对抗信贷紧缩政策的有效工具,并可能成为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最大阻力。
现在银行对房贷的原则是外松内紧,表面上开发贷款和个人房贷都在正常发放,但实际上银行内部已是严阵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