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苏州城市总体规划出炉 从城市规模看城市化进程
2016/8/4 9:16:30 http://www.wjfcw.com
昨天,国务院就《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作出批复,提纲挈领,为苏州市城市发展的未来方向确定了基调。对照上一周期(1996-2010)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记者就国务院有关新规划的批复所体现的新起点、新定位、新思路作一初步归纳。
a
从城市定位看起点提升
上期规划
苏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本期规划
苏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多了一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定位,既是苏州夯实经济发展基础的现实体现,也是对苏州近年来产业提升、转型升级成果的充分肯定。
b
上期规划
同意《总体规划》确定的2014.7平方公里的城市规划区范围……严格限制城市跨越北部交通走廊发展。要控制古城人口容量,保持路河平行的双棋盘格局。
到2005年,城市实际居住人口要控制在149万人以内,建成区建设用地控制在150平方公里以内;到2010年,城市实际居住人口要控制在185万人以内,建成区建设用地控制在187平方公里以内。
本期规划
在《总体规划》确定的2597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
到202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36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380平方公里以内。要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关于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禁止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之外设立各类开发区和城市新区。
一个共同点,对城市建设用地和人口规模作了限定。两个不同点,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扩大了,城市开发边界也作了明确划定;可容纳的人口也相应增加了。
c
从交通体系看综合理念
上期规划
重视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的建设,抓紧古城环路建设,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形成多种交通方式有机结合的综合交通体系。控制好公路及铁路设施的建设用地。提高京杭大运河作为国家水运主通道的建设标准,并保证其他航道的畅通。
本期规划
进一步完善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区域交通枢纽。发展轨道交通,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体,各种交通方式相结合的多层次、多类型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方便不同交通方式的换乘。做好停车场规划布局,推动城市停车场建设。
比较提及的主要交通类型,不难发现未来苏州交通体系类型将更为丰富,衔接将更加紧密、运行将更加科学。轨道交通,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新增关键词。
d
从城市管廊看基础建设
上期规划
加强城市防灾系统建设,逐步建立以防洪排涝、抗震为主的综合防灾体系。
本期规划
要按照绿色循环低碳的理念规划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坚持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统筹规划建设城市供水水源和给排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积极有序地开展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建立健全包括消防、人防、防洪、防震和防地质灾害等在内的城市综合防灾体系。
强调统筹、着眼长远。城市管廊无疑是一个新亮点。
红蓝黄绿紫保护五条线
总体规划可以看作是一定时段对苏州城市发展的顶层设计,一旦确定就不能轻逾。而发展与保护相辅相成,规划划定的五条线引人注目,正是苏州城市发展过程中必须坚守的底线。
红线
城市开发边界,即2020年之前中心城区及周边建设用地扩张的边界线。在苏州,这条红线已经明确划定。国务院在批复中也明确,禁止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之外设立各类开发区和城市新区。
蓝线
水域保护范围。保护水域以及水域的自然形态,在水城苏州也是不容忽视的课题。
黄线
黄线是指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加强对各类设施用地的规划控制和预留。
绿线
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
紫线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界线,以及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在苏州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尤其得到了强调。
来源:城市商报
吴江二手房,租房,扫以上↑微信二维码关注
更多吴江楼市资讯,请扫以上↑微信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