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芹一回家就浑身难受,甚至多次有跳楼的冲动。
“她这是患上了高楼综合征,是一种环境心理学问题。”宿迁市泗阳中医院心理咨询师赵金明解释,这类心理问题以性格内向、脆弱的人居多,尤其是抑郁性人格,更是高楼综合征的易感人群。
搬进新房总感觉不对劲
记者了解到,倪林夫妻住在苏州,二人婚后原本生活在出租屋内。2015年,两人在当地买了一套位于31楼的商品房。“这套房子是我俩的全部心血,花了半年时间精心装修,每天都盼着能早点搬进去。”倪林说,可没想到的是,真的搬进去,麻烦却来了!
搬进新居,妻子王芹总感觉不对劲。“一进屋就心慌,精神不振,还头昏乏力。”王芹说,最严重的是,她一靠近阳台或是窗口,就有跳楼的冲动!
起初,两口子并没有太在意,认为这是搬了新家有些不适应。但有一天,王芹洗完了衣服到阳台晾晒时,心慌的感觉又来了!“当时看着阳台外面,眼睛就挪不开了,心理既害怕又满是跳下去的冲动!”王芹说,这些念头把她吓坏了,忙大喊道:“倪林!快来抱住我,我想跳下去!”
听见妻子带着哭腔的叫喊声,倪林忙跑了过来,把王芹拉到了一边。“非常后怕,这新家也不能住了。”倪林称,奇怪的是,随后二人搬回了以前生活的出租屋,妻子却表现得很正常!因此,二人怀疑,可能是新家比较“邪门”!
原来是患上“高楼综合征”
随后一个多月,二人找了好几位风水师来看,并按照他们的建议去做,可王芹的问题丝毫没有好转。
后来经人介绍,倪林夫妇找到了宿迁市泗阳中医院的心理咨询师赵金明。“从环境心理学上看,这是高楼综合征。”经心理测试,赵金明发现王芳并没有明显的心理问题,但是性格表现内向、脆弱,这一类人群易患“高楼综合征”。
赵金明解释,住在高楼里,一些人会觉得没有安全感,继而出现心慌、头昏乏力、精神不振,甚至有往下跳的冲动。尤其是恐高症、性格内向、脆弱、喜欢安静的女性。
不少老人高层“住着发慌”
高楼综合征这种心理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吗?昨天中午,记者在宿迁市区高层住宅走访。20位住在15层以上的居民中,共有11人表示,自己的确有过想跳下去的冲动,但其中9人表示,这种感觉一闪即逝,很容易克制,只有两位中年女性表示,住在高层让她们很不舒服,单独在家时,坚决不靠近窗口或阳台。
“向窗外看时,心里会发慌,有时候还感觉楼在晃。”受访者吴女士说,之前在选房时她就极力反对买高楼层,想买5楼以下,但拗不过丈夫和儿子“高楼视线好”的说法,最后选了21层。
入住后,吴女士虽然没有出现像王芹那样严重的生理问题,但她对高层也有些恐惧,她用窗帘把阳台和几个窗口全都遮盖住了。
还有好几位受访者表示,父母曾抱怨过“楼层太高”“住着心里发慌”等问题,但他们以为老人是住惯了平房,一时难以适应。
心理咨询师:这类人群大多不用看医生
“根据环境心理学研究,当今社会里,中年男性有高楼综合征的约占20%,中年女性则为25%,而60岁以上的老人接近40%。”赵金明认为,其实高楼综合征有 一个20%的基础人群,即抑郁性人格的人,几乎都有高楼综合征。在日常生活中,高楼综合征并不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如果不是心理和生理严重不适,并不需 要看医生。
记者了解到,赵金明所指的“抑郁性人格”,在表现上性格更为敏感、脆弱,不善于表达自己心中的情感,缺乏安全感。“就像红楼梦里的林黛玉。”赵金明介绍,这类人有较多的烦恼性抑郁,多少都有些悲观。
“第一步是改变患者的认知,告诉他们住在高楼有哪些好处,然后再通过系统脱敏疗法和厌恶疗法提高患者对恐惧刺激的承受能力。”赵金明介绍。
记者了解到,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现在王芹的高楼综合征已经完全康复,两口子搬回了高层的新家居住。
家装设计师:在装修时尽量贴近自然
赵金明建议,可以将家中的地面和通道的主色调调整为浅黄色,同时屋内多摆放一些绿叶植物,让住户从心理上感觉自己“接上了地气”即可。
宿迁市203设计工作室设计师康世明说,现在的高层建筑,住户向下看是“一口井”,向上看又感觉“在海底”,的确挺压抑。他们在做高层室内设计时,有时候会推荐客户将室内风格打造得偏田园一些。“贴近自然,让人忘记身处‘钢铁丛林’。”
康世明介绍,有高层住户不敢踏足阳台,可适当减少阳台的透明面积,加上一些点缀,将阳台打造成休闲区域,这样能有效减少住户的不安感,不会让人产生置身井口甚至悬崖边的感觉。